【广州印迹·古城新绿】黄埔火村孖生树
日期:2023-07-14

  6月6日——8月4日,由广州市政协办公厅主办,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广州市政协书画院承办,广州市各区政协协办的“广州印迹——古城新绿书画展”在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三楼展出。现将部分国画作品的画家创作心得予以登载,以飨读者。

  一、作品:

  (一)《孖生树》——凌少艾    

  创作心得:

  古树名木,承载着人们最温馨的记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为寻觅古树美景,探寻城市历史记忆,广州市政协书画院组织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广州古树写生之旅,足迹遍布越秀、从化、增城、黄埔、番禺、海珠等区。2022年5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黄埔区火村小学,小学里有500多岁的中华锥,有黄樟、朴树等百岁以上的古树8棵。最主要的是有一棵900多岁的广州最大最老的樟树,因在它的旁边附生着一棵细叶榕,同根共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孖生树”。老樟树树干粗壮,历经沧桑的树皮上长满了青苔和寄生的藤类植物,胸围8.3米,高达23米,向上生长,形成的冠幅达20多米,远看蔚为壮观。近看,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细叶榕,虽经过多次的修剪,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与老樟树合二为一,形成一片森林,一个世界。这就是我要表现的美好画面。(撰文:凌少艾)

  (二)《孪生古树》——刘思东 

 

  创作心得:

  “孪生树”位于黄埔的火村。火村小学的山坡上,有一棵巨大的树,远远看去,叶茂繁盛,生机勃勃,走近去一看,树形巨大,且树奇形怪状,一树长出两种品种的树:一边是樟树,一边是榕树。樟树其中一分枝被一株细叶榕包裹,同根共生,拙壮成长,形成奇特的孪生状,广州话叫“孖生树”。据考查,这棵老樟树有900多岁的年龄。

  试想一想,900多年来,古树依靠自强不息的生命力而生存,而对于依附在身上的榕树,它不排斥,共生共长,体现了包容、患难与共的生命生存精神。

  我被这奇特的树迷住,静坐在树荫下的球场上,铺开了画纸,用笔墨记录下我所见到的岭南最古老的樟树、奇特的孪生树。(撰文:刘思东

  二、古树介绍:

 

  (一)位置信息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道岗荔街50号火村小学

  (二)基本信息

  1.编号:44011201300301042

  2.科:樟科  属:樟属  特点:散生

  3.中文名:樟  别名:樟树

  三、古树相关报道:

  大树底下听古仔|千年孖生树,守候和谐村

  

  绿树浓荫,耸入云天。站在黄埔区火村老樟树底下,只觉清风阵阵,清香扑鼻。这棵900多岁高龄的樟树被列为广东省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是广州冠幅最大、最老的樟树,与一旁的细叶榕同根同生,被当地村民称为“千年孖生树”。72年前,火村小学环绕“孖生树”而建,学生围着古树乘凉嬉戏,几乎每个村民的记忆深处都离不开“孖生树”。正如村民钟伟波说,“‘孖生树’依旧茂盛,一直守护着脚下的村庄,世代繁衍,繁荣发展。”

  大榕树是大田村历史的见证者。 

  900岁、300岁古树从“相杀”到“相生”

  每当走近火村,远远便能看到茂密葱绿的树盖。这棵23米高的“孖生树”,树径最宽处达2.4米,树冠覆盖面积近2000平方米,覆盖了火村小学接近半个篮球场。

  47岁村民钟永坚打趣说,“‘千年孖生树’就像火村的‘灯塔’,只要看到它,就能找到回家的路,手机导航都没有它管用。”村民口中的“千年孖生树”,据说是由一棵900多岁的樟树和一棵300多岁的榕树共生而成,其中樟树还被列为广东省一级保护的古树名木。两棵古树同根同气,高度相仿,翠绿的枝叶层层叠叠,叶子的大小和形状相似,但要分辨也不是难事。“叶子颜色较浅的是樟树,颜色较深的是细叶榕。”村民钟伟波一语道破其中的奥妙。

  “事实上,是细叶榕紧紧‘咬’着古樟树。在与樟树接触的部位,榕树树干如同一张‘大嘴巴’,对古樟树的部分树干形成吞噬之势。” 钟伟波介绍。当大家意识到榕树可能会影响樟树生长时,榕树已经和樟树融为一体了。于是,村民定期清理榕树新缠绕过来的须根,避免了榕树根须缠绕到樟树上。如今,樟树不仅拥有充足的“呼吸”空间,还与榕树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

  一年四季,老樟树的每片叶子都兢兢业业地“工作”,不畏严寒酷暑,像接力赛一样新旧更替,不让古树绿意有一丝缺席。走在绿意盎然的樟树下,突然飘落的一片红叶便是印证。到了春秋之季,古树的色彩也会逐渐缤纷起来。

  火村建村600多年,“孖生树”一直守护着火村文脉兴旺繁荣,为火村子孙后代遮风挡雨。“孖生树”所在的火村小学更是卧虎藏龙之地,不仅有“千年孖生树”,教学楼旁边还有一棵500多岁的中华锥。另外,学校里光是黄樟等百岁以上的古树就有8棵之多。

  大榕树生长至今已逾130年。

  七八个小朋友待在树洞里“熏香”

  钟伟波目前担任火村居委会副主任。在火村土生土长的他与许多村民一样,都将古樟树视为人生历程里的重要印记。“‘孖生树’树干很粗壮,要十几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将古树围抱起来。”钟伟波说。站在古樟树下,抬起头便是绿油油的树盖,阳光从树叶缝隙中洒落,在地面形成婆娑光影。在古树的遮风挡雨下,钟伟波儿时总会来到古树下与玩伴玩各种游戏。

  “钻树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钟伟波感慨。在他儿时,樟树的树干里有一个树洞,可以同时容纳七八个小朋友。“樟树身上会散发一种独特迷人的香味,小朋友都喜欢待在树洞里,想让香气覆盖全身,希望让自己变得跟樟树一样香,还有小朋友会去探寻香气是从树身抑或是从树洞里散发出来的。”说起儿时趣事,钟伟波忍不住地笑了,“至于爬树、往树洞里呐喊,那更是家常便饭了。”

  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孖生树”周围建起了两米多高的挡土墙,采用沙泥回填树洞,增强树干的支撑力。“虽然现在不能再钻进树洞里,但看着‘孖生树’生长得愈发茂密,就值得了。”钟伟波说。

  古树见证了岁月变迁,孩童走过天真时光,长大成人,但“孖生树”依旧苍翠,树冠还是那么大,树皮上自然开裂的纹理苍劲有力,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树冠很大,如同一把大伞,夏天时,树下清爽宜人。下雨时,树下又能遮风挡雨,即使有过云雨突袭,几十个学生挤在树底下,都不怕淋湿。”钟伟波回忆。后来,古树还逐渐成为鸟类的“家”,小鸟在树上筑巢栖息、繁衍后代。古树对面便是老师的办公室,每到清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从树冠深处传来,为老师们的工作增添了一丝惬意。

  有村民向记者介绍,“‘千年孖生树’几十年来都没有改变过,依然是那么翠绿、茂盛,小时候就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老樟树周围玩耍,如今看着孙辈在树下嬉戏,村民坐在树下乘凉、谈笑风生,就算是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家时也会来古树下叙叙旧。”“千年孖生树”就像沉默而诚恳的老友记,一直伫立着,观望着村民,也聆听着村民。

  村民在大榕树下游玩。 

  当年的孩子成了老师,领学生传古树文化

  经历近千年沧桑,“孖生树”树干已经长满了青藤,树皮上也长出了青苔。在最近一次“体检”中,樟树生长态势被认为“正常”,古树保护成效显著。

  据悉,2000年左右起,“孖生树”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修剪了榕树的部分须根,在“孖生树”的树干边缘外的3米范围处设置了保护标志,并增设护栏等,使得“孖生树”得以健康生长。去年年底,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孖生树”,黄埔区还引进了科技手段: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古树的“一举一动”。

  记者观察到,樟树的树干上安装了一个类似铁圈的装置,上面附带了多个感应器,还有天线传输信号。据介绍,“该装置是用来实时监测古树的倾倒和移位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移动,树上的智能感知装置就会立即感应并自动报警,向管理后台和古树管理员的移动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不仅如此,当智能感知装置感应到树木异常时,还会立即将信息传输到古树旁边的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立即响应,对准异常的古树进行实时直播和录像,让现场情况无所遁形。值得一提的是,树干上的智能感知装置还会根据树木生长,自动伸缩,调节大小。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同时,又能保证智能感知功能不掉线。

  该系统与街道全面落实的“树长制”强强联合,每一棵树都有权属人、巡察责任人。在“一树一岗”之下,每位“树长”都能及时发现古树异常,并制止各类违法破坏行为。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智能感知技术已经在黄埔区全面铺开使用,切切实实地保护了古树生长。

  “1950年,火村小学围绕古樟树而建,村里将环境最好的地方让给教育、造福子孙,也教育下一代要世代传承古树文化,一代又一代保护古树。”村民钟永坚毕业后回到了母校火村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用他的话来说,“当年受古树庇护的学童已经长大了,如今又在古树下继续教导新一代学童。”

  钟永坚认为,用科技手段保护古树固然重要,但火村小学还要把学科教学与以古树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古树”教学理念及课程实践,丰富学校特色教育内容,保护古树文化。火村小学老师与古树作伴、教书育人,写下了不少与古树有关的诗篇,如“千年古树显苍黄,榕樟两树云雨当。喜看更新从头迈,擎天如盖才满堂。”

  “火村小学大力宣扬绿色文化,设‘绿色之星’校园文学创作专栏,让学生亲自给‘千年树’命名,成立‘千年树’文学社,促进校园文化纵深发展。”钟永坚介绍,天真善良的学生从樟树、榕树的关系中解读出和谐共生、友情相助的含义。以“千年孖生树”为题材的学生作文更是多不胜数,学生借“孖生树”表达“共融、共生、共成”的理念,也借“孖生树”抒发骨肉相连、情同手足的情怀。

  据了解,2008年,有专家把“千年树”与学校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并引用“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古语,提炼了“千年树”文化内涵:千年古树用它那自强不息的生命力而生存;人们千百年来护树历程,就如同为人师者“以古树为鉴,举自强不息信念”栽培下一代新人,把科学文化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薪火相传。自此,学校就有了“以古树为鉴,举自强不息信念”的教育理念。

大榕树长在大田村北帝古庙旁。 

  记者手记:从共生古树到和谐古村  

  年轮不止,苍翠依旧。火村里900多岁的樟树和300多岁的榕树“合体”组成“千年孖生树”,书写了广州古树界的传奇故事。记者前来火村古树底探访,只见樟树、榕树枝繁叶茂,和谐共生,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在火村,古树文化早已在世代传承中生根发芽。保护古树,成为了火村每代人的传承与使命。从早期的人工保护,到引入智能手段,村民对古树的保护毫不含糊。如今,火村仍然坚持专人巡查古树,定期体检,实时汇报。村民都深谙,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千年孖生树”的共融共生,潜移默化地向火村人传递了大爱、共荣、团结的理念。“两棵树感情可好了,你让我,我让你,不分彼此,非常开心!”这是火村小学一名学生作文中的话语,不少学生都被“孖生树”的友情打动。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孖生树”共融大爱的精神,融入到火村人骨子深处。火村除了钟氏族人,还有龚、李、孙等姓氏,同为火村人,不同姓氏的村民相亲相爱,团结一家。村里更是组建龙狮队,与周围各村交流互访,每逢喜事都会舞狮庆贺,热闹非凡。(转载:广州日报)

  

  来源:广州政协文史展示中心 黄洁薇、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广州日报客户端

  本期值班主编:崔素华 编辑:陈晓琨